環保快報 校園寶貝 教學櫥窗 活動相簿 好站報報
 
回環保快報列表  
標題: 做春泥更護花──談回收廚餘再利用
內容:

陳曼麗

主婦聯盟秘書長

  台塑公司將要規畫投入廚餘回收工作,回收一般家戶廚餘,拿去做豬飼料或設廠製作堆肥。台塑企業一向追求效率與業績,此舉應可為台灣的垃圾減量做出實質的貢獻。

  什麼是廚餘?

    台灣垃圾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廚餘。所謂的廚餘,是每天我們從餐廳或廚房中所要倒棄的殘留物,包括家中的剩菜剩飯、果皮果渣、菜根菜葉、魚肉骨頭、蛋殼等等。從前大家可能叫它為「餿水」,台語叫「ㄆㄨㄣ」。台灣在二、三十年前,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廚餘桶或稱為餿水桶。每餐飯後,倒出家裡吃不完的食物或壞掉的食物到餿水桶,定時會有人來清走。清運餿水的人把餿水收集起來,拿去餵豬。豬吃了餿水食物,長得肥肥大大,被賣給豬肉商,再流入肉品市場。這是一種食物的循環,在農業國家,拿餿水餵豬是很平常的事。小時候,我便見過外婆就是這樣養豬賣錢的。

  漸漸地,由於台灣經濟不再以農業為主要發展項目,同時,人造豬飼料取代餿水,加上一般住在都市中的市民不願在家戶的後巷角落放置餿水桶,於是,收餿水的人日漸少見,他們改以向餐飲業收取為主要貨源。當家戶剩餘食物,無處可倒時,把廚餘和一般垃圾放在一起,打包成垃圾後,交給鄉鎮市的環保清潔人員運走,是最方便的清理方式。

  廚餘不處理行嗎?

    廚餘放置在家裡會產生異味,果皮果渣也會滋生果蠅,因此重視衛生的現代人,莫不急於把和廚餘混裝在一起的垃圾趕快送出家門。於是,每天倒垃圾變成現代家庭的例行家務事。在實施垃圾不落地的地區,拎著垃圾包等候垃圾車的景象四處可見,甚至有人對每天倒垃圾視為畏途。

  有沒有方法能減少大家倒垃圾的次數,同時也能顧及環保衛生?目前,台灣垃圾分為二大系統:一種是屬於資源類,政府已公告要回收的項目有 21 項之多,在學校比較常見的有金屬容器、塑膠容器,另外再加上紙類。另一種系統即屬於一般垃圾,即非資源類。如果我們把廚餘和一般垃圾分開來,再把廚餘另行妥善處理,一般垃圾不但能夠不發臭,廚餘回收又可再製成堆肥土,改良農地土壤,增加有機資源,亦可提供市容綠化之有機肥料。而且減少廚餘垃圾後,對垃圾掩埋或焚化的處理成本及延長使用年限,助益不少。垃圾減量是台灣面對垃圾問題所必須實踐的目標。當垃圾中的 40 ﹪資源被回收, 35 ﹪的廚餘拿去再利用,剩下 25 ﹪的垃圾就比較容易處理了。台北市自今年 7 月 1 日起開始要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家戶垃圾減量,明顯可以減少垃圾費之支出,對民眾而言,是很大的經濟誘因。

  建立廚餘回收系統

    一般家庭廚餘生堆肥之製作方法,依主婦聯盟所規畫之步驟如下:

    1. 準備生堆肥桶,內置一打洞之塑膠袋,底部鋪平,以利排水。

2. 將每天的廚餘(菜根、菜葉、果皮、果渣、種子)儘可能切成 3~5 公分見方以下的小塊,瀝乾水分後放入桶內。煮過的剩菜、雞翅骨架、魚骨需沖水去油、鹽;餐桌上的紙巾、衛生紙、壓碎的蛋殼均可放入。其上再灑些肥土菌( 1-1.5 湯匙,約 6ml )。菌袋須密封免受潮和曝氣。

3. 廚餘上置一水盤 ( 內裝 10 ﹪濃度之鹽水,防水變質發臭 ) ,可壓縮廚餘體積,並溢出水。

4. 將桶置於陰暗處,並加蓋,以隔絕空氣及蚊蠅。

5. 約 3-5 天後,將桶底水龍頭打開,排出桶底累積之水,流出的液體是很好的液肥,其中所含之菌種更是最佳的清道夫,可將它稀釋 20-50 倍以灌溉花、木或直接用來清潔馬桶、排水管等。

6. 依每週回收時刻,將桶中廚餘袋取出,另外套一無洞之塑膠袋,送至回收點的大堆肥桶內。

  廚餘的去處

    廚餘回收後,不管是做堆肥或其他再利用方式,都有許多方式可以進行。若製作成堆肥土,可拿來種植花草樹木,甚至可供給農戶栽種蔬菜果樹。把廚餘化做春泥,更可以滋潤生育萬物的大地。唯廚餘處理的場地及機器設備需要投資,在土地取得較容易的地區,成本較低廉,效果也會較好。

  在都會地區,家戶幾乎都無多餘空間可供利用自行製作堆肥,因此建立廚餘專門回收系統,就成為現代人必須要研究的執行方式。如果有企業或政府願擔負起回收的工作,住戶在垃圾費中撥出少許專門針對廚餘處理付費,相信更多企業願投入此一環保行業中。

   
  回環保快報列表

 

   
本網頁建議使用1024x768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