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快報 校園寶貝 教學櫥窗 活動相簿 好站報報
 
回環保快報列表  
標題: 環境節日
內容: 今年5月中,行政院國科會公布2001年以來推動「台灣深海生物多樣性之調查研究」的成果,共發現603種台灣以往未曾見過的深海生物,正當人類邁進一步探測海底生態之際,依此科技展開的商業觸角也打響了深海生態警鐘……
發表時間: 2007/05/24 - 1:23pm 提交人: 張文樺

農業生物多樣性之危「基」與轉機


作者:吳東傑、陳胤安

編按:生物多樣性公約將於2008年第九屆締約方大會中,深入檢討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永續利用、土壤生物多樣性等,其中對遺傳利用限制技術(GRUTs)討論是重要關鍵之一。許多跨國公司和研究機構申請專利權以法律來保護新品種的智慧財產權,近年更有透過生物技術的措施限制了作物的自然繁衍,將涉及農民種子權、未來如使用此技術之遺傳性狀隨種子等流入自然界可能造成不可測的環境為害,藉著生物多樣性日專輯,我們將初步探討農業、農民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發表時間: 2007/05/22 - 10:55am 提交人: 張文樺

2007生物多樣性日 「碳」望生物多樣性保育


作者:王惟芬、吳萃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秘書處正式宣布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圖片來源:CBD)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推出「不願面對的真相」這一環境電影後,全球暖化的議題似乎也隨著地球日益增高的溫度在媒體中熱門起來。雖然沒有「明天過後」聳動的場景與高潮跌起的刺激情節,但說它是去年度最嚇人的災難片應該不為過吧!之所以「嚇人」是在於它的逼真程度,這包含兩個層面,一層是科學上的,姑且不論暖化原因為何,地球溫度的確是不斷上升,氣候變遷的規模與速度也與日俱增,全球暖化的危機與問題一一浮現;另一層意涵是態度上的,長年來多數國家的主政者與多數人民的確是抱持因循苟且的心態,不願務實面對,這樣逃避與輕忽的態度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發表時間: 2007/05/22 - 10:28am 提交人: 張文樺

地球在發燒,台灣媒體溫度計失靈?


作者:莫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全球暖化的議題在全球各地發燒,台灣的媒體卻視若無睹。(攝影:陳怡萱)地球在暖化,這是近日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確認的一項事實,基於全球暖化是攸關生態、環境、人類生存與永續發展的重要現象,當地球在發燒,身為第四權的大眾媒體,理應扮演民眾感知全球暖化趨勢的「溫度計」,滿足閱聽人知的權利。


發表時間: 2007/05/04 - 5:30am 提交人: 陳胤安

販售豁免權︰碳補償交易始終是商業活動的藉口


摘譯自2006年10月18日英國衛報(Guardian)蒙畢爾特(George Monbiot)原作 / 吳萃慧編譯;薛郁欣審校

科契拉茲反抗BP公司輸油管計畫(照片提供:環保金人獎主辦單位)商業界似乎為達到「碳平衡」找到解套的方法了!


發表時間: 2007/05/03 - 5:30am 提交人: 陳胤安

積極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永續我國經濟成長


作者: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溫室氣體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而顯著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現代地球村成員該盡的責任。問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源自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直接影響經濟成長;也就是說,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就需抑制能源消耗,如此似乎會影響我國整體的經濟成長。


發表時間: 2007/05/02 - 5:30am 提交人: 陳胤安

剖析史登報告:從經濟觀點看全球變遷


作者:王茹涵(工研院能環所副研究員)

隨著今年2月 IPCC 報告的出版,大眾已經可以了解全球暖化是不爭的事實。而4月初IPCC更進一步對全球暖化的衝擊性作了說明。如同環境資訊電子報於4月12日刊出的新聞《因應溫室效應帶來的衝擊,將需要大筆資金》所述,但這樣的巨額投資是否合理並值得?事實上,2006年發表的史登報告(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簡稱 "Stern Review")其實已提供了部分的答案。史登報告的作者Nicolas Stern 為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06年10月底發表了嚴肅警告全球暖化對世界經濟的衝擊。筆者有幸參與Nicolas Stern三月底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演說。


發表時間: 2007/05/01 - 5:30am 提交人: 陳胤安

從「京都議定書」到台灣「黑潮議定書」:大家一起來減碳!


作者:陳思穎 (綠色陣線)

在溫室效應氣體充斥、全球暖化日趨嚴重的今天,環境保護的議題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也越來越強調應由每一個人來承擔減緩變遷的職責。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署成立,成為最具全球公信力的環保依據法則。議定書中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公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應使其受管制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人為總排放量於2008-2012年(第一承諾期)內降低比1990年的水準低5%。」,且該六項氣體中以前三項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最為重要。


發表時間: 2007/04/30 - 1:13pm 提交人: 陳胤安

是該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了!


他山之石:美國因應氣候變遷的作法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

未來水資源的管理、防災體系、防洪體系,都要重新思維在氣候變遷下如何因應(照片來源:公共電視)2007年4月22日是37週年的「世界地球日」,每年這個時候都有成千上萬的公私部門及組織團體,進行各種活動來慶祝這個意義深遠的日子。第一個地球日在1970年4月22日由美國威斯康辛州參議員Gaylord Nelson發起,大約有2000萬美國人走上街頭,抗議環境持續惡化,並要求健康且永續的環境,因而催生了美國環保署的設立,同時促使清潔空氣法及清潔水法等法案通過。


發表時間: 2007/04/28 - 5:14am 提交人: 陳胤安

面對台灣:企業與個人篇


作者:黃康妮、林燕如

《企業篇》

高科技產業亦致力推動環保2007年4月3日的午後,建國南路上的台北市立圖書總館聚集了許多產業界的領袖,到訪的貴賓包括中美和董事長陳朝威、台灣證券交易所所長陳樹、經濟部工業局、福特六和、中華電信、中鋼等各大企業主管階層菁英,一同參與「第三代GRI(G3)永續性報告書綱領」發表儀式。所謂的報告書,說穿了就是資訊透明化,這個報告書與我們熟知的公司財務報表不同的是,它所公開揭露的是企業內部在環保與社會公益上的效績,未來這些資訊都會成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回環保快報列表

 

   
本網頁建議使用1024x768瀏覽